新闻详情

“绿色石油”,爆发!超级赛道,来了

发布时间:2025-11-21

作为来源丰富、绿色低碳、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,氢能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此次氢能被写进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释放了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,氢能有望从探索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,进而改写现有能源格局。

打通绿电到绿氨全链条中国成为全球最大“绿色石油”生产基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。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,到2035年国内风电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6亿千瓦,绿电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扩容。

近日,国家能源局公示了能源领域氢能试点首批名单,拟支持41个项目和9个区域开展试点工作,旨在推动氢能产业由示范应用阶段向规模化推广阶段过渡。在众多试点项目中,绿色氢氨醇成为主力应用场景。在此前发布的首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中,绿色氢氨醇项目同样占据多数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以绿色氢氨醇为代表的“绿色石油”有望率先破局。7月8日,远景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市建成投产。当天下午,全球首罐绿氨从园区发车,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现场为这罐绿氨颁发全球首张ISCC(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)可再生氨证书,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从此迈入商业化生产新阶段。在吉林省松原市,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将于11月底投产。项目构建了“风光发电、绿电制氢、绿色合成氨醇”的完整产业链,使绿电产出更多绿氢再合成绿氨和绿色甲醇,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摊薄产品成本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,成本低的绿电成为发展绿色氢氨醇的重要底气。锡林郭勒盟盟委副书记、行署盟长郭玉峰介绍,发展绿色氢氨醇,锡林郭勒拥有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、坚实有力的基础设施,以及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。在近日举办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上,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透露,截至2025年10月,我国累计规划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超800个,合计规划绿氢产能近900万吨/年,已建成产能超20万吨/年,处于全球领先地位。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传统氨的产量超2亿吨,中国产量占了三分之一,随着绿氨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,业内预计到2035年,绿氨需求有望突破1亿吨。国家能源局表示,重点在风光开发潜力大、生物质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,规划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。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,当前我国风光总装机突破17亿千瓦,已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,每年新增新能源容量超过2亿千瓦。利用好风光全产业链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一方面降低“绿色石油”的生产成本,另一方面拓展新产业带来的绿色溢价优势,让“绿色石油”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型绿电产品。

专家:进一步激活创新潜能为大市场创造更多优势

目前,绿色氢氨醇产业尚处于发展培育期,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潜力,但挑战亦不容回避。要实现绿色氢氨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必须正视并打通从制氢、储运到终端应用全链条的堵点。聚焦制氢环节,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表示,绿氢的成本是氢能达到可持续目标的关键要素,需要将绿氢成本从目前的21元/公斤降到与灰氢成本相当。绿电制氢和二氧化碳捕集两大关键问题制约着绿氢降本,要想打破绿氢高成本瓶颈,还需依靠技术创新。

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瑜表示,所有万亿级以上产业的创新需要的需求容量,在中国可以说是相当有空间的,随意可以去涌现和发展的。面对这种量级的市场,企业可以充分去尝试和试错,可以大幅摊销很多固定成本。

要进一步激活大市场的创新潜能,除了政策直接扶持,还要充分利用市场自身力量,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,引导资本精准流向科技创新前沿领域。

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,形成从技术突破到场景验证,再到产业应用和体系升级的路径,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。